当前位置: 首页 > IT解读 > 摩托罗拉的MC68000处理器:苹果Mac划时代的引擎!

摩托罗拉的MC68000处理器:苹果Mac划时代的引擎!

发布时间:2024-08-06 13:06:05 作者: 阅读:6次

摩托罗拉68000型中央处理器,或称MC68000,680x0,m68000,m68k,68k。 是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的半导体部门(现已独立成为飞思卡尔公司(Freescale))出品的一款16/32位CISC(复杂指令集)微处理器。作为M68K处理器系列的第一个成员,MC68000于1979年投放市场。 由于内部使用32位总线和寄存器,它在软件层(指令集)上基本与随后的纯32位产品保持兼容。

摩托罗拉于1979年推出的处理器MC68000应用于苹果公司第一代Mac电脑

扩展阅

摩托罗拉公司于1976年起动MACSS计划(Motorola Advanced Computer System on Silicon,摩托罗拉硅晶高级电脑系统),打算开发一款与以前产品完全不相容的全新微处理器。

当然,设计人员还是更在意于其向后兼容性,这为68000确立在32位cpu领域的领先优势奠定了基础。

比如,68000使用32位暂存器和内部总线,仅管其本身的结构很少直接操作长字。小型电脑诸如PDP-11和VAX—二者采用了类似的微编码—对68000的设计有深远的影响。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8位微处理器制造商纷纷竞争导入下一代16位cpu。

国家半导体在1973年到1975年间首先开发出了IMP-16和PACE,但其速度并不理想。英特尔公司于1977年推出8086,迅速受到欢迎。

此时,为确保竞争上的领先,摩托罗拉意识到其MACSS计划必需跳过16位系统,而直接推出16/32位混合型CPU。

摩托罗拉于1979年推出的处理器MC68000应用于苹果公司第一代Mac电脑

到1979年,摩托罗拉68000,即MC68000,才告姗姗来迟。由于比8086晚两年,其晶体管数目更多,并因其易用性得到了好评。

最初的MC68000使用3.5微米HMOS技术(即高性能N通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的前身)制造。

1979年发布了工程样品,次年产品型面世,速度有4、6、8、10兆赫兹多种。最快的16.67MHz版本到80年代末才面市。

MC68000在早期得到了很多高阶产品的青睐。在升阳公司的Sun workstation等多种Unix工作站中,MC68000一度占领导地位。市场领先的其他一些电脑,包括Amiga(阿米加)、Atari ST(雅达利ST)、Apple Lisa (苹果Lisa)和 Macintosh(麦金塔),以及第一代激光打印机,如苹果公司的LaserWriter,都使用MC68000。

1982年,摩托罗拉进一步更新了MC68000的指令集以支持虚拟内存,并使其能够符合由Popek和Goldberg于1974年提出的虚拟化标准。

为支援低成本系统和使用较少内存的应用,摩托罗拉于1982年还推出了面向8位外部总线的MC68008。

1982年以后,摩托罗拉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68020和88000。

1999年1月4日,英特尔发布赛扬处理器(Celeron)

英特尔在1999年1月4日发布英特尔赛扬(Celeron)

1999年1月4日,英特尔发布赛扬处理器(Celeron)

扩展阅读:

作为英特尔面向具体市场开发产品这一战略的继续,英特尔赛扬处理器设计用于经济型的个人电脑市场。该处理器为消费者提供了格外出色的性价比,并为游戏和教育软件等应用提供了出色的性能。

Intel推出的 Celeron 处理器,架构上维持和 Pentium II 相同 (Deschutes),采用 Slot-1,核心架构也和 Pentium II 一样,具有 MMX多媒体指令集,但是原本在 Pentium II 上的两颗 L2 缓存则取消了。

Intel拿掉 L2 缓存,除了可以降低成本之外,最主要是为了和当时的主流 Pentium II 在效能上有所分别,除了 L2 缓存,处理器的外部工作频率(Front Side BUS),也是 Intel 用来区分主流与低价处理器的分水岭:

当时 Intel Pentium II 处理器的外频为 100 MHz (最早是 Pentium II 350),而属于低价的 Celeron 则是维持传统的 66 MHz。
Celeron 的核心架构,和 Pentium II 完全相同,只是少了 L2 缓存,这对整体效能上的影响,到底大不大 ? 看看今天的 P3c 大家心理应该就有个底了,举例来说,核心时脉同样为 500 MHz 的 P3 处理器,外频相同的状态下,On-Die 256K 全速 L2 缓存的 P3 500E,效能上硬是比 P3 500 的半速 512K L2 缓存要来的快,光是 L2缓存的速度,就有如此大的影响 (先撇开 ATC 以及 ASB 不谈),更何况是‘没有’L2 缓存。

1999年1月4日,英特尔发布赛扬处理器(Celeron)

1996年,Cyrix发布MediaGX处理器,开启了低价电脑风潮

Cyrix1996年发布了MediaGX处理器,随即市场因为这款处理器开启了低价电脑风潮。

1996年,Cyrix发布MediaGX处理器,开启了低价电脑风潮

扩展阅读:

MediaGX是Cyrix公司于1997年所发创、开展的x86整合型处理器,该处理器虽由Cyrix公司所设计,但Cyrix公司为Fabless型态的半导体业者,没有自属的晶圆厂,因此发表之初是委托ibm公司代为产制,之后Cyrix公司由NS公司所收并,才逐渐将产制线由ibm移转至NS,此一转移至1998年初才彻底完成。

MediaGX处理器发表之初是用于COMPAQ公司的Presario 2100个人电脑内,该部电脑也是首次一线国际品牌业者首次推出低于1,000美元价位的电脑(不含显示器),自此掀起了持续数年的低价电脑(Low Cost PC)风潮,而当年Presario 2100之所以能如此空前平价,原因也在于使用高度整合取向,进而使电路成本大幅精缩的MediaGX处理器。

1996年,Cyrix发布MediaGX处理器,开启了低价电脑风潮

苹果、IBM和摩托罗拉联手打造“PowerPC”架构——一次令世界瞩目的合作

1990年代,IBM、Apple和Motorola开发PowerPC芯片成功,并制造出基于PowerPC的多处理器计算机。PowerPC架构的特点是可伸缩性好、方便灵活。第一代PowerPC采用0.6微米制程,晶体管达到单芯片300万个。

苹果、IBM 和摩托罗拉于1991年共同创立了PowerPC架构CPU

展阅读:

PowerPC 架构由苹果、IBM 和摩托罗拉三家参与创立,最早的目的是缩减指令集,以提升芯片效率,降低成本。

苹果、IBM 和摩托罗拉于1991年共同创立了PowerPC架构CPU

PowerPC是整个AIM平台的一部分,并且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部分。PowerPC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在1990年随RISC System/6000一起被介绍的ibm POWER架构。该设计是从早期的RISC架构(比如ibm 801)与MIPS架构的处理器得到灵感的。

PowerPC 架构 CPU 因为精简的结构和指令集,使它拥有极佳的能效比。PowerPC 架构芯片后来被用在多款游戏主机上,包括任天堂的 GameCube 和 Wii、索尼 PS3 以及微软的 Xbox 360。

1994 年发布的 Power Macintosh 是第一台搭载 PowerPC 处理器的苹果电脑,它追赶上了此前几年里,苹果电脑在性能上和英特尔的差距,一经推出就备受欢迎。仅一年后,PowerMac 就几乎完全取代了此前的老 Macintosh。

cp名自动生成器软件
cp名自动生成器软件

平台:安卓

类型:智能系统

版本:v(CP name generator)

大小:0KB

更新:2024-08-23

标签: cp名自动生成器

查看详情

渝ICP备20008086号-3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dzhanlcn@163.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