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中国算力成就全球亚军:23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傲视全球

中国算力成就全球亚军:23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傲视全球

发布时间:2024-08-23 12:03:28 作者: 阅读:4次

7月5日消息,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盛大启幕,这一年度科技盛事再次聚焦全球目光。

中国算力成就全球亚军:23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傲视全球

在大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披露了我国在算力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确认中国算力规模稳居全球第二,这一成就不仅印证了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卓越成效,也彰显了中国在推动全球算力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

截至5月底,全国规划具有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智算中心已达十余个,从全国来看,智能算力在算力总规模中的比重超过了30%。

据报道,截至2023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了230EFLOPS,即每秒能完成23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算力是计算能力的简称,算力实现的核心是CPU、GPU、FPGA、ASIC等各类计算芯片,并由计算机、服务器、高性能计算集群和各类智能终端等承载。

据了解,今年2月,中国电信东数西算国家枢纽庆阳算力中心已完成英伟达H800、华为H910B等1000台GPU服务器的部署工作,中心算力规模达到3500P。

随着该中心1000台GPU服务器稳定运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甘肃枢纽节点庆阳数据中心集群算力规模突破5000P,达到5300P。

漳州液化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全线投产运行,东南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据国家管网集团最新消息,作为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关键项目,漳州液化天然气(LNG)外输管道已实现全线投产运行。该管道的年输气量约42亿立方米,这一重要里程碑意味着中国东南部地区的天然气供应保障水平得到了明显增强,对提升区域能源安全和促进清洁能源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漳州液化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全线投产运行,东南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天然气骨干管道系统已基本成型,形成了以西气东输、陕京系统、川气东送、中缅管道和中俄东线为主的骨干管网系统,总里程超过5万公里,每年输气能力超过3200亿立方米。

据悉,漳州LNG外输管道工程是漳州LNG项目的配套工程,漳州LNG项目属于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项目之一,为国家管网集团成立以来投产的第一座新建LNG接收站。该项目一期投资约63.13亿元,投产后,年LNG加工能力可达300万吨,预计年外贸及来料加工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可满足福建、江西、广东、浙江等地区1300万户居民的用气需求。

我国秋粮生长态势正常,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今年秋粮生产作为全年粮食产出的关键一环,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信息,我国秋粮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当前作物生长情况大体良好。

我国秋粮生长态势正常,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当前,东北地区春玉米处于籽粒灌浆期、水稻进入孕穗至抽穗期;长江中下游中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南方双季晚稻栽插过八成,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期。

农业农村部表示,入夏以来,南方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黄淮海部分地区夏播期干旱,近期河南、湖南、辽宁等省部分地区遭受较重洪涝灾害,给局部地区秋粮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但从全国面上看,秋粮苗情长势总体正常。

我国费米子哈伯德模型量子模拟器首次超越经典计算机,获《自然》盛赞

7月11日消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包括潘建伟教授、陈宇翱教授、姚星灿教授以及邓友金教授等顶尖学者,日前宣布了一项震撼全球的成就。

我国费米子哈伯德模型量子模拟器首次超越经典计算机,获《自然》盛赞

他们携手打造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成功突破了传统计算机的限制,首次在费米子哈伯德模型体系内证实了反铁磁相变现象。

相关研究成果于 7 月 10 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费米子哈伯德模型是晶格中电子运动规律的最简化模型,被认为是可能描述高温超导材料的代表性模型之一,但其研究一直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方面,该模型在二维和三维下没有严格解析解;

另一方面,计算复杂度非常高,即使是超级计算机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数值模拟。

量子计算为求解若干经典计算机难以胜任的计算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案。国际学术界为量子计算的发展设定了三个阶段:

一是对特定问题的计算能力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随着美国谷歌公司“悬铃木”以及中国科大“九章”系列、“祖冲之号”系列量子计算原型机的实现,这一阶段的目标已达到;

二是实现专用量子模拟机以求解诸如费米子哈伯德模型这一类重要科学问题,这是当前的主要研究目标;

三是在量子纠错的辅助下实现通用容错量子计算机。

值得指出的是,理论研究表明,即使采用通用量子计算机也难以准确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因此,构建可以求解该模型的量子模拟机,不仅是理解高温超导机理的有效途径,也是量子计算研究的重大突破。

据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工作推进了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理解,为进一步求解该模型、获取其低温相图奠定了基础,也首次展现了量子模拟在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胜任的重要科学问题上的巨大优势。

《自然》杂志审稿人对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该工作:

“有望成为现代科技的里程碑和重大突破(...which could become a notable milestone for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 major breakthrough)”;

“标志着该领域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marks an important step forward for the field)”;

“是实验的杰作,是期待已久的成就(…is an experimental tour de force. This is a long-awaited achievement)”。

该项研究获得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安徽省、上海市和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等的支持。

突破性成果!我国成功搭建6G试验网

近日消息,中国通信领域传来捷报:以通信与智能融合为标志的6G关键技术迎来新突破,4G、5G通信链路有望具备6G的传输能力。

突破性成果!我国成功搭建6G试验网

中国率先搭建了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实现了6G主要场景下通信性能的全面提升。中国通信学会10日举办的“信息论:经典与现代”学术研讨会上,一项新成果的发布吸引了业界目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团队基于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多项关键技术,搭建了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验证了4G、5G链路具备6G传输能力的可行性。这一通信系统,设计智能而简约,其容量、覆盖、效率三项核心指标也有了显著提升。这一成果及其创新理论以论文形式发表于中国通信期刊《通信学报》上。

渝ICP备20008086号-3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dzhanlcn@163.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All Right Reserved